「峰客访谈」丹望医疗:制定类器官标准,向国际前沿进发!
为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本土初创生物技术企业,共同推进本土创新。近日,在默克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默克宣布与致力于类器官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丹望医疗科技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进3D细胞培养技术在类器官平台上的应用发展。
图左:丹望医疗创始人、总经理 李俊强
图右: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默克科研解决方案中国副总裁 卫政熹(Steve Vermant)
签约仪式后,包括医麦客《峰客访谈》在内的多家媒体对丹望医疗进行了采访。
记者:国际类器官鼻祖Hans Clevers院士加盟丹望医疗,对项目合作的推进是在产业端还是科研端?
李俊强:Hans Clevers院士是类器官领域的国际标杆。丹望医疗与Hans紧密的合作包括三部分:
第一,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涉及到技术相关的研发,与应用相关的实验和相关标准的制定。
第二,我们认为中国具有样本资源优势,在产业化过程中建成真正能够主导的国际性的标准。目前在国外没有如此大的样本量来支持建立丰富的类器官样本库。丹望医疗会花较大精力在这个方面,希望在科研端、产业端、标准端都作出贡献。
第三,从类器官培养的角度来看,自动化的程度还相对比较低。这也是我们在落地转化应用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Hans的加入也会帮助推进这部分,希望能把类器官技术应用在抗肿瘤药物的伴随诊断上。当然在欧洲已经实施了类器官伴随诊断临床第一例应用,用肠道类器官测试囊性纤维化药物。NGS第一张证也是囊性纤维化,但是中国人群囊性纤维化比较少,与国外情况不太一样。我们认为丹望在中国类器官模型的落地,应该首先在肿瘤这一块。
推荐阅读:国际类器官鼻祖Hans Clevers院士携手国内顶尖类器官团队,战略合伙加盟丹望医疗丨医麦猛爆料
记者:肿瘤有很多特点,如肿瘤的恶性化程度,高转移性,癌细胞的异质性。类器官怎么培养到与肿瘤的原始状态相一致,通过哪些方法和数据验证来确保有效性?
华国强:其实我们自己的数据和国际上的数据证明,类器官和体内肿瘤相似度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验证:1、病理是金标准,从病理上验证;2、从肿瘤标志物验证;3、从肿瘤突变谱包括的染色体稳定性验证;4、对应体内异质性很强的肿瘤,从类器官能否保留肿瘤的异质性进行验证;5、药物的敏感性。
我们正在对这些指标进行标准化,要把类器官做到世界的前沿,从新技术来说,这是丹望的必经之路。
记者: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类器官标准,我们如何建立更大的样本库呢?样本库是怎样服务更多药企的?
华国强:中国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肿瘤患者群,每年新发病例300多万,加上持癌患者总计1000多万患者群。每个肿瘤异质性不同,一个患者代表一个个性化的类器官。我们要利用中国患者群的优势,建立全球最大的肿瘤类器官库。这个肿瘤类器官库将覆盖各种肿瘤亚型,甚至有一些1%或者稀有的患者人群。在开展临床试验前,研究者可以先从这个类器官库获得各种类器官。
另一个优势,丹望不仅拥有实物库,而且有与类器官配对的临床信息。否则仅仅是类器官,没有其它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包括用药信息、药物敏感、病理信息、患者预后随访信息,其价值会大打折扣。
(图片来源:丹望医疗官网)
记者:在个性化诊疗过程当中,如何建立相应的临床应用指南和标准?如何评估药效和对应的用药指导?
华国强:为了保证肿瘤类器官的成功率,首先需要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和每一步的SOP,以确保在开始药物测试之前有一定的成功率。这是工业界和学术界最大的差别,学术界永远做最新的东西,工业界永远做最成熟的东西。我们需要把每一步都做到标准化,这样患者都能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满足最大的成功率。
现在丹望医疗处于类器官标准的建立过程,目前为止,消化道肿瘤(肠癌、胃癌、胰腺癌)类器官的建立最成功,相关管线将会最先推进。与此同时,我们相信默克很多R&D产品和技术对我们研发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图片来源:丹望医疗官网)
记者:丹望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需要和医药公司联合开发治疗方案或者新的药物吗?
李俊强:我们正在开发针对精准用药或者个体化用药的诊断试剂盒。在开发试剂盒的过程当中,会使用类器官的平台技术,同时也需要开展各种临床验证。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向药厂提供类器官模型,以获得更多的药物有效性数据。不管是开发诊断试剂盒,还是开发肿瘤药敏生物标志物,类器官技术应用在临床具有很大的前景。
(图片来源:丹望医疗官网)
记者:针对临床是如何合作开发的?
李俊强:作为临床前模型,类器官是处于细胞系和异种移植模型(PDX)之间的。但是PDX价格贵、周期长,通量没有办法做得很高。而通过建立大样本的类器官库,可以实现各种表型,以及用于高通量的操作。此外,类器官还可以揭示背后一些对于其他药物反应的数据,有望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
记者:类器官相当于是在体外培养一个与患者本身很相似的器官结构,我们了解到现在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尤其是很多抗体药物,本身就是免疫系统很重要的角色。在类器官上进行药效验证的话,除了类器官本身的组织和组织相似性之外,其对整个免疫系统的影响,有没有一些针对性的数据,其他对于系统的信息抓取有吗?
华国强:问题提的很专业,除了在这个层面上验证,还需要进行更多临床上的平行试验验证。如果说想要检测免疫反应的,可以利用优化后的共培养类器官模型。免疫细胞可以从PBMC或者肿瘤里面分出来,让体外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有接触的机会,然后观察一些免疫分子(如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及添加免疫药物对肿瘤的杀伤效果。
记者:免疫细胞可以浸润到肿瘤细胞里面?
华国强:免疫细胞还是比较聪明的,部分免疫细胞还是能够钻进去的。
记者:这个时候可以还原肿瘤微环境。
华国强:对,部分还原肿瘤微环境。
关于丹望医疗
创始团队简介
华国强 博士 公司创始人,CTO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博士 美国纪念斯隆卡特琳癌症研究所 博士后;
2015-至今 复旦大学医学院 教授
迄今共发表类器官及相关研究论文15 篇,在国际知名杂志 Cell Stem Cell、Cancer Research、 Gastroenterology、JBC、 Journal of immunology、 Natur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及Immunity上发表研究工作。利用类器官药物筛选平台成功获得多个具有促再生效果的小分子化合物,迄今申请专利8项,授权4项。
李俊强 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任职⾹香港基因有限公司中国区试剂耗材事业部总经理多年;19年生命科学及医学检验领域商务建立及营销管理经验;丰富的肿瘤精准医疗营销推广和管理经验;组建和带领过百人的营销团队,在精准医疗领域营销业绩名列前茅。
2001-2014年香港基因有限公司
2014-2016年思路迪副总裁
2016-2019年至本医疗联合创始人、副总裁